第621章 谈判
中文啦 www.zwla.cc,最快更新我在大明当太子!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几天之后,船只消失了,然而,清军却不知道,在一天深夜,一条小船从战舰上放下,朱慈烺一身白衣向着锦州的方向驶去,而灯火通明的战舰则带着大量清军向着宁远方向跑去。
朱慈烺来到锦州之后第一时间便派出了一名士兵带上了自己的亲笔信。
在信上,他先是解释了一番那天大炮走火的原因,说是有几个士兵紧张,突然点燃了炮捻,目前那几个士兵已经被他军法从事了。
目前朱慈烺也十分想要和多尔衮谈谈,对此,朱慈烺还表达了自己被国内文官弹劾排挤的苦闷之情。
一番话下来,真是读者伤心听着落泪,这二人仿佛是一个多年未见的知己好友一般。
同时,他还邀请多尔衮进城详谈,并且发誓保证多尔衮的安全。
看到这信,多尔衮是哭笑不得,对于朱慈烺进城这事,他也不太意外,毕竟海岸线绵长,随便找个地方登陆都行,他不可能将士兵全都布置到海岸线上扎营去。
不过对,朱慈烺的邀请,多尔衮就有些蛋疼了,这摆明的鸿门宴,傻子才去。
然而,现如今攻城不得,财宝粮食抢不到,朱慈烺想要谈谈这种事情,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谈谈,总比就这么灰溜溜回去的好。
于是,多尔衮找来了范文程说道:“这是朱慈烺的信,你看看,应该怎么答复。”
范文程看着那信,当即大叫道:“王爷,这是鸿门宴,坚决不能去啊!”
“废话,我还不知道是鸿门宴?我是问你应该怎么回复。”多尔衮不悦道。
这次范文程没有思考,直接说道:“王爷,咱们直接将上次的信递过去,找他索要银两如何?”
多尔衮也没有别的好主意,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城楼之上,朱慈烺穿着大厚棉袄看着远处绵延几十里的军帐说道:“他奶奶的,我手下如果有这么多精锐骑兵,李自成怕是直接就吓投降了。”
听着这话,徐尚真笑道:“那是当然,不过我想应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了,目前河套和大同的马市进展顺利,有了咱们消化那些良马,草原上的那些马匹也可以大量繁殖了。”
徐胜年闻言确是摇头:“殿下,想要获得这几万骑兵,绝对不止是马匹的问题,还有诸多配套问题存在,单单这马匹的粮食,就很难解决,国家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按着现如今的情况,至少三五年之内行成不了这么大的规模。”
二人虽然都是出身科班,但是走的路确是不同,徐尚真更多的是考虑军事问题,徐胜年则考虑经济问题,虽然有矛盾,但是二人并没有吵架的意思。
一旁的朱慈烺听到之后,点头说道:“目前五十年之内,骑兵还是能够纵横天下的,至于五十年之后,那将是钢铁洪流的时代。”
二人不明所以,不过也并没有多问,自从这次来了辽东之后,朱慈烺总会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这并不奇怪。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从多尔衮的营帐之中飞奔而来。
朱慈烺看了一眼来人之后,直接说道:“开城门。”
城门打开,不一会,一个士兵便来到了城楼之上。
他毕恭毕敬的递上了多尔衮的书信,朱慈烺拆开扫了一遍,随即递给了徐胜年。
后者接过信件之后,冷笑一声说道:“这多尔衮还真是异想天开,居然想要靠这个理由敲诈勒索银两。”
徐尚真也凑了过来,他就没有徐胜年那般文质彬彬了,看到信件之后,徐尚真直接骂道:“他奶奶的,金州镇江本就是我大明土地,我们夺回怎么还要给他们钱,那他们攻陷辽沈的银子,是否要给我们?真是一群蛮夷,该杀,该杀啊!”
骂人固然出气,但是骂完了之后如何回复呢?
朱慈烺又重新将信件拿了过来,他看着上面的字体工整笔锋硬朗,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底绝对写不出来这字。
“你们说,这信件是谁给多尔衮代的笔呢?”
多尔衮打仗是把好手,对汉文化也有一定的造诣,但是就汉字的书写上来说,确是不一定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徐胜年又看了几眼,随后说道:“我想,应该是那个狗汉奸范文程替他写的吧。”
范文程在明朝还是很有知名度的,当年他投降清朝的时候,还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大家都知道清朝朝廷里面有这么一个人,看到书信如此之好,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也是他。
朱慈烺看着那书信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徐胜年二人说道:“你们说,用多铎或者豪格他们两个的脑袋,换范文程的脑袋,划不划得来?”
此话一出,徐胜年和徐尚真二人瞪大了眼睛,一时间不知说些什么。
多铎和豪格二人,毫无疑问全都是猛人,比之徐尚真刘汉勇之流,也不落下风,尤其是率领满人的精锐骑兵之后,明朝在野战方面基本上没有能够与之正面对垒的将领。
然而,只可惜这叔侄二人,一个没了左胳膊,一个没了右胳膊,就武艺上来说是报废了。
但是军事指挥能力还在,如果将这两个家伙放虎归山,实在是有些危险。
所以,徐尚真和徐胜年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这时,朱慈烺来到城墙边,他一边敲击城墙上面的砖石一边说道:“这两个家伙,现如今只能算是残废,但是脑子应该还算灵光,拿其中一个去换范文程,好像还可以。”
这时,徐胜年上前说道:“殿下,这种事情,是不是应该和京城商量一下?”
多铎和豪格二人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当年俘虏了这两个家伙,崇祯激动的还去太庙给祖宗汇报工作去了。
如果朱慈烺说放就给放了也不打声招呼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容易遭人非议。
而且,也容易被那些言官抓住把柄告状,现如今他虽然已经辞去太子的位置,远去辽东,但是那些言官们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经常隔三差五的去告状。
比如不住王府去住工棚,比如擅自开矿,以及擅自用兵等问题。
虽说,这些奏折一般都是丢废纸堆,但是老被人骂也不是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