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生意壮大!
中文啦 www.zwla.cc,最快更新重生70:从打渔开始致富,我把老婆宠上天!
\呸!\村民们朝着他的背影啐口水。
从此以后,谷大春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在村子里出现过。
有人说他去了县城,整天赌博喝酒。
也有人说他去了外地,打零工度日。
但这些都和周大民他们没关系了。
没有了这个人渣,这个家反而过得安稳了许多。
周大民站在院子里,看着天上飘着的雪花。
他知道,从今天起,这个家真正安静下来了。
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至于那个人渣,从此以后,他们父子之情,就此永断!
腊月的寒风夹着雪花,把村口的老槐树吹得\呜呜\直响,树枝上的积雪\簌簌\往下掉。
公社的大喇叭刚放完《东方红》,整个山村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里。
周大民和徒弟们天不亮就起来了,得赶在早市前把野味送到县城去。
炊烟从各家的烟囱里飘出来,谷家厨房里,赵兰香早早就给他们熬了粥。
\都趁热喝点,这大冷天的,别饿着。\赵兰香往他们碗里添粥。
玲玲也起来帮忙:\哥,我给你煮了个鸡蛋。\
周大民笑着揉揉妹妹的头,这日子过得,比以前强太多了。
张来福端着碗,大口吃着热粥:\师娘,您这粥熬得真香!\
王铁柱也跟着说:\可不是,现在咱们吃得都跟过年似的!\
这话让周大民想起了去年这时候,家里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一家人就啃着窝窝头过日子。
\都是你们的功劳。\周大民说,\要不是你们帮忙,我哪能打那么多猎物。\
吃过早饭,他们就赶着马车往县城去了。
马车是从生产队借来的,平常就放在谷家院子里。
车上装着满满的野味,都是这几天打来的。
\师傅,您说这趟能卖多少工分?\张来福一边赶车一边问。
\光这四只狍子就不少了。\王铁柱算着账,\再加上两只狐狸,这得顶半个月工分!\
周大民点点头:\咱这买卖越来越红火了,供销社都供不上货。\
\可不是!\张来福笑道,\老孙都说了,咱的野味是最受欢迎的!\
王铁柱拉着缰绳,目光落在远处的山上:\师傅,您说还有啥法子能打更多的猎物?\
周大民想了想:\这事不能急,山里头的猎物也得给它们时间繁衍,不然打绝了咱们以后还咋办?\
马车走在结了冰的泥路上,\咯噔咯噔\响。
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冰凌,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
周大民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
上辈子在深圳打拼的时候,虽说也挣了不少钱,可总觉得缺点什么。
现在他明白了,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踏实感。
\师傅,您看那是不是周大壮?\张来福突然指着前面说。
果然,前面站着个瘦高个,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
周大民让马车停下:\大壮,这大冷天的你咋在这站着?\
\我。我等您们呢!\周大壮搓着手说,\我想跟您学打猎!\
周大民打量着这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瘦归瘦,但眼神坚定。
供销社里,售货员老孙一看他们来了,赶紧迎出来。
\哎呦,可算等到你们了!\老孙搓着手说,\这些天天天有人来问,啥时候能买到野味。\
周大民笑着把马车上的货卸下来:\这回带得多,够卖几天的。\
\不够不够!\老孙摇头,\隔壁公社都来问了,都说你们的野味好。\
张来福一边卸货一边说:\咱这可都是按师傅教的法子处理的,新鲜着呢!\
\可不是!\老孙点头,\你们这皮子处理得也好,县城皮毛厂都说好!\
周大民听着这话,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扩大规模了。
正想着,就听见外面有人喊:\谷师傅在不在?\
转头一看,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
\谷师傅!\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我能跟您学打猎不?\
周大民定睛一看,是村东头周寡妇家的儿子周大壮。
这孩子他知道,从小没了爹,跟他娘相依为命,在生产队干活最卖力。
\大壮,你咋想起学这个了?\周大民问道。
周大壮搓着手,脸都冻红了:\我。我想多挣些工分,我娘身子不好,老得吃药。\
张来福在旁边说:\这孩子我知道,平时干活最卖力,从来不偷懒。\
王铁柱也点头:\是个实在孩子,就是家里穷。\
周大民看着周大壮渴望的眼神,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山里头可危险,你怕不怕?\周大民故意问道。
\不怕!\周大壮挺直了腰板,\我什么都不怕,就想学本事!\
周大民笑了:\行,那你先跟着干活,看看有没有这个心思。\
周大壮高兴得跳起来:\谢谢师傅!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周大壮成了周大民的新徒弟。
这孩子干活麻利,学东西也快,没几天就把认路的本事学会了。
周大民把自己上辈子学到的本事,一样样教给他。
\大壮,你看这个脚印,\周大民蹲在地上指着,\狍子的蹄印是这样的,看见没有?\
\看见了师傅!\周大壮认真地记着,\这个比狐狸的脚印要大。\
\对!\周大民欣慰地点头,\你再看这边,这是狐狸的尾巴扫过的痕迹。\
周大壮虚心请教:\师傅,那狐狸和狍子,哪个更难打?\
周大民耐心解释:\各有各的难处。狐狸狡猾,但个头小,一箭就能要了它的命。狍子胆小,但跑得快,要找准时机才行。\
张来福在旁边也学得认真:\师傅,我咋没发现这些门道呢?\
王铁柱笑他:\你啊,就知道莽撞!\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大民这边的生意越来越好。
供销社的老孙隔三差五就来催货:\谷师傅,您得多打些货来啊,这供不上需求了!\
正琢磨着要不要再扩大规模,又来了个年轻人。
\谷师傅,我叫钱强,我爹在卫生所干活。\那年轻人一进门就说。